不少上了年纪的男性会有摄护腺方面的毛病,今年81岁的蔡文甫不讳言自己也曾为此苦恼,四处寻找解决之道,试过陈立夫每天拍打相关部位100下的办法,媒体访问专家谈过的药物治疗,他也很注意;1年多前,大陆诗人谢青跟蔡文甫讲了个「甩腿运动法」,他试过後觉得不错,再从甩腿的角度和幅度进行改良,就变成蔡文甫独门的「摄护腺保养功」,他开心地分享:「现在小便非常顺畅」。
勤学持恒 奠定人生根基
蔡文甫自言是个用功於学习、练习各样保健保养之道的人,抓到机会就向人请教,随时取第一手资讯,例如因为有乾眼症,有次遇到诗人眼科夫夫陈克华,就赶紧询问眼睛该怎麽保养?医生作家不少,蔡文甫总要趁便挖宝;他也勤於收集各式各样保健资讯。
蔡文甫还有个好习惯,就是一旦知道什麽是对自己好的,他会长时间做下去,非常有恒心和毅力,蔡文甫的女儿蔡泽松在九歌集团里负责天培文化,就对老爸非常佩服,虽然说起普通话来一口乡音,但当年因为常常出国,感觉到英文不够好很不方便,因此「爸爸每天收听《空中英语教室》,一听就听了14年。」在蔡泽松的眼里,老爸的持续力实在是个好榜样;蔡文甫则谦称自己「自修英文其实是连连失败」,几十年来翻查过的字典上,倒是如实纪录了他一路以来的用功,「生字每查过一次就打一个勾,第二次又查,在勾上加个短画,再查,再加短画……」如此这般,看着经历岁月的英文字典,也可知蔡文甫学习的轨迹。
蔡文甫说自己是个「天生的凡夫俗子」,或许就因为这样的自我认知,所以非常乐於学习,做起事来讲究基本功、紮实持续,时间久了,凡夫俗子也有不凡的功力。他观察那些健康长寿的人和生了重病的人,生活有什麽不同,结果发现「运动加饮食」是两大关键。
规律与简单 持续保安康
50岁进入熟年,蔡文甫就开始慢跑,31年来没有断过,「只有3种情况不去」,分别是元旦那天、台风天和豪雨日,「没有到豪雨的程度的话,下雨天我照样撑伞跑」,只是近几年老伴、孩子会担心他的安全,拜托他别这样守规律,但蔡文甫说:「跑了这麽多年,不跑就是不舒服。」
跑步不但锻练了蔡文甫的心肺功功能和体力,让他现在还有很好的精力看稿子,也因为跑步,他拉了不少好书到九歌出版,像林海音虽然有自己的出版社,「不过因为有段时间,我在国父纪念馆跑步常常碰到她,一再跟她讲,她也把一本书给了九歌。」蔡文甫很得意。说到林海音,蔡文甫有另一个跟运动相关的体会,他认为或许也值得与想要养成运动习惯的熟龄族分享。
蔡文甫说,他天天遇到林海音的时候,「她住得离国父纪念有段距离,但天天来这里运动」,後来林海音搬到逸仙路,照理说,到国父纪念馆运动是更方便了,「但此後却愈来愈少看见她」。蔡文甫说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方便了,反而失去动力,因为会心想,这麽近的话随时都可以去,反而难以养成固定时间运动的习惯;像他并不住在国父纪念馆附近,以往又必须出门上班,想运动只有早上那段时间最方便,因此向来都是一大早起床到国父纪念馆慢跑、伏地挺身、甩手,再跑步回家、吃早餐、上班,因此也就养成了习惯;蔡泽松说,父亲所做的或许都是些简单的事,「难就难在规律,几十年一直持续下来。」
关怀资深作家 传承文坛记忆
再说到吃,蔡文甫每天早上起来一定先喝一杯开水,让肠胃苏醒,并且「吃很多蔬果,每天吃两颗苹果,还有就是六分饱」,年纪大了绝不撑食,并且每天上大号,务必要养成习惯,这是要紧的保养之道;对自己有益处的好习惯,一开始要花时间、精神刻意去努力养成,时间久了,习惯成为兴趣甚至能力,很自然就会做下去了。
说到银发族保健,蔡文甫还有一样补充,那就是「多多关心别人、多爱家人朋友一点」,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有需要的人,看见自己对别人的帮助,「让人感觉到生命很有意义」。蔡文甫的「九歌文化基金会」对国内老作家的关切和实质帮助,不但让很多渐渐淡出写作舞台的作家与家属,感受到美好的关怀心意,也为台湾文坛保留了文学传承的记忆。
除了一手打理琦君、舒畅等作家过世後的相关事宜之外,长期以来,蔡文甫可以说是最关心资深作家的出版人,九歌基金会协助过60多位资深作家向文建会申请急难救助金,每个人屈屈5万、10万,或许不是什麽大数字,但对生病的人多少还是有点助益,特别是一些自认人们早已忘了他们的年老作者,贫病交加,收到了这笔款子,心里总能感到一分温暖安慰;一些老作家们没什麽资源、日渐凋零,蔡文甫除了帮他们寻找救助金,也常探望他们、帮着整理作品,但蔡文甫谦称:「我们只是帮个忙提出申请啦,重要的还是文建会的心意!」
规律运动、多吃蔬果,加上一颗爱人助人的心,是蔡文甫的保健三法宝,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、快乐满足的银发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